五一品茶茶馆儿_51龙凤茶楼论坛网_51品茶最新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社科动态
文章信息
二十大报告专家解读①|黄正平 段妍橦: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进一步践行“两个确立”

发布时间: 2022-10-21  信息来源:南通日报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是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进一步显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真理自会闪耀思想的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镌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柱石上,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取得了新时代十年伟大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一百年前,欧洲上空徘徊的共产主义“幽灵”在东方发出铿锵回响,善于学习的中华民族终于找到了思想武器,用科学理论指引未来。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自觉扛起马克思主义大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赢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当年远离国际话语圈的中国被马克思在著作中描述为“世界上最古老国家的腐朽的半文明制度”,今天已经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照耀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马克思主义也深度融进中国话语体系。

实践一次次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位的显著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这既是党和国家的显著优势,更是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一贯坚守。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科学理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明确告诫全党:“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责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币灰怨嶂?,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中国唯一正确的科学道路。在理论创新中坚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科学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充分体现时代发展性、系统完整性、科学先进性的重大思想文化成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索达到了崭新高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关于“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论断,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和文化上的双重价值?!暗贝泄砜怂贾饕濉⒍皇兰吐砜怂贾饕?,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科学判断和重大结论从思想与文化两个维度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既继续发展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又丰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观照视野更加客观、更加全面,也更加宏阔、更加深邃,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认识,可以加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这一思想理论精髓和精神文化精华重大地位、科学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永无止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无古人的现代化事业已经进入最为波澜壮阔、最为雄伟壮丽的重要一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是新时代理论和实践最新深刻总结,彰显了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新思想、新特征、新要求;“六个必须坚持”整体一致,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系;“六个必须坚持”指引理论发展未来。我们要进一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深邃的道理、严密的学理、科学的哲理,既知其言更知其义,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在学深悟透基础上凝心铸魂,进一步生动践行“两个确立”。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访问统计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电话:0513-85215856(主席室) 85215850(办公室) 85215851(学会部(科普部)) 85215852(科研部(决策咨询部)) 传真:85098968
地址:南通市世纪大道6号行政中心1320室 邮编:226018 E-mail:ntskl@163.com
备案序号:苏ICP备07015592号-1